精河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版权)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计划
十二五(2011-2015年)工作总结
十二五期间,我局坚持以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各级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贯彻落实第一次、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在县党委、县政府的支持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全县文体系统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提高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使文体广新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有所改善、文化体育人才队伍壮大、文化体育活动日趋丰富。五年来,五荣获自治区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竞赛先进县,五次荣获自治区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先进县。文体广新局2011年获自治区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被自治区体育局评为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先进集体;我县被评为2012年度全国体育先进单位。 为加快我县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步伐,不断满足全县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十二五”期间文化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版权)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不断完善文体设施建设,建立用人奖励机制
㈠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
五年来,我县“两馆”建设已达到自治区标准(县文化馆被评为自治区三级文化馆;县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三级、自治区二级图书馆)。完成了乡镇文化站评估定级,其中八家户农场为一级站、托托镇文化站二级站、托里镇为三级站,投入120余万完成了精河县文化馆室内装修及新馆搬迁。完成了八家户农场文化站及文化健身广场建设,完善了精河县八家户农场文化站、托托镇文化站配套设施建设。新建了精河镇滨河社区、绿源社区、锦福社区、东郊社区,大河沿镇曙光社区、胜利社区等社区文化中心,为全县六个乡镇场文化站及社区文化室发放了自治区文化厅配送的计算机、电脑座椅、音响设备、书架、电子琴、照相机、投影仪基层电子阅览室设备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设备。体育场竣工并投入使用,新建了精河县科技文化中心、赛马场,成立了美术馆,均已投入使用。完成了全县88个行政村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和1个乡镇体育健身工程。实现了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和农家书屋全覆盖。逐步完善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㈡建立用人及奖励机制。我县对文化馆、广播电视台共计50名工作人员实行县聘机制,与事业单位正式干部同等待遇,所有经费由县财政承担。基层选树文化能人、文化中心户,对其进行扶持,给予一定补助。
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㈠群众文化品位不断提升。五年来,每年平均举办全县性的大中小型新年音乐会、春节联欢晚会、麦德尔节、古尔邦节、诺肉孜节、元宵节等节庆活动累计50余场次,累积开展300余场次。以广场文化艺术节为龙头、以乡村百日文体竞赛活动为品牌的群众文化活动得到了自治区、自治州文化部门的一致好评。五年来,我县共举办文艺演出320场次,演出的歌舞、戏剧、小品、快板、音乐剧、相声等各类文艺节目2860余个,其中自创节目2000余个,直接参与演员5万余人次,现场观众达80万人次。在县城设立广场文化艺术节主会场的同时,各乡镇场也紧跟步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广场活动,设立了分会场,城乡广场文化活动交相辉映,成为我县夏秋季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据统计,五年来全县各乡镇场开展乡镇级的文艺展演360场次,观众近20万人次。组织了五届新疆环赛里木湖公路自行车赛开幕式文艺演出、举办了两届新疆·精河枸杞交易会和2011中华文化游博尔塔拉那达慕草原节暨精河县第一届那达慕大会开幕式文艺演出和全县各类晚会等40余场次,举办根雕、奇石、摄影、民俗文化展10余次。加强同各地专业文化艺术团文化交流,邀请新疆艺术剧院话剧团演出风情话剧《大巴扎》,引进白俄罗斯、哈国等跨国演出8场次。在2011中华文化游博尔塔拉那达慕草原节暨精河县第一节那达慕大会、环赛里木湖公路自行车赛开幕式、2011、2013两届枸杞交易会上,我县为打造文化精品,举办了激光晚会,邀请了疆内知名演员、欧美多国歌舞团、俄罗斯魔术杂技幽默嘉年华、山西太原舞蹈团舞剧《千手观音》来精河县演出,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也给我县的文艺工作者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机会,为精河县广场文化活动增添了新的内容。五年来,按照上级要求实施了“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文化服务意识和水平得到加强。
㈡文化创作出成果。积极鼓励扶持本土文化作品创作,涌现出弘扬现代文化,加强民族团结,歌颂幸福生活的优秀作品。五年来创作具有本土特色的民族舞蹈作品50余个,书画作品200余件,文学作品100余篇,其中蒙古族舞蹈《欢腾》荣获2015年度“舞林大会·谁与争锋”新疆民族舞蹈大赛决赛二等奖。小品《我要上春晚》《民族团结一家亲》参加了自治区电视小品大赛,均荣获二等奖。《都是短信惹的祸》《西游记外传》《宁静的夜》《西游记外传之恭贺新春》《精彩在这里绽放》《平安是福》等一批新创作品在各类重大活动中,受到观众一致好评。各乡(镇、场)文化能人创作各类文艺作品100余件。
㈢人才队伍建设出成效。我县在2012年初实施了文化网格建设,通过在村队、社区调查挖掘文化能人、文化中心户等网络格点的建立,以及对节点的扶持、培养、激励,逐步实现由“送文化”向“种文化”、“育文化”转变,通过文化能人(中心户)、文化社团创编节目、自办文化,使党的路线方针、惠民政策自然融入百姓思想,提高了群众文化素养,实现了群众间的感情融合,达到了宣传文化工作润物无声、管用有效的目的。我县采取科学指导、分类培训、结对帮带等方式,共建立文化中心户417户,培养文化能人1645人,文化能人协会20个,乡镇百人演出队50余支,根据不同特长,逐一建档。每个文化能人(户)就是一个格点,形成全县均匀分布的局面。为把文化能人培养成为真正的文化人我县采取了每年“五个一”(即组织一轮培训、组织一批竞赛、采购一批作品、资助一批项目、建立一张信息网)的办法,激活每个格点,使其发挥作用,通过文化网格建设,精河县基层群众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各乡(镇、场)积极围绕“文化网格”建设开展各类活动,依托“一村一月开展一次文体活动”组织村队文化能人,举办各类文化体育活动,文化能人参与面扩大,能人不断增多,自办节目能力得到提升,文化协会等领军队伍不断壮大,通过搭建春晚、年会等大型文化活动平台,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扩面提档,落实A、B类活动资金扶持7500元。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培训力度,选派专业骨干赴中国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学习,选送基层文化能人参加农民画、剪纸、舞蹈等培训班,通过多途径培养领军人才和业务骨干,近2000名基层文化带头人、文化能人活跃在乡村舞台。
㈣文化对冲宗教极端思想形成新局面。发挥我县各级艺术人才优势,组织开展百名文体志愿者下基层服务活动,每年开展公益性演出80场次。通过赴全县各村队、文化示范村等辅导服务,参与民族团结“微行动”主题文艺演出,活跃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组织文化馆专业人员赴基层开展文化辅导。按照县委每年“去极端化”民族团结教育十项赛事要求,完成了首届农民画大赛、“博州好声音”、民族舞蹈大赛、街舞大赛、传统服饰大赛、广场舞大赛、小品大赛等赛事,并选拔优秀作品参加自治州比赛,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各乡(镇、场)以文化工作为抓手,不断拓展和巩固文化大院、百姓大舞台等基层文化阵地,形成了以专业文艺工作者为主力、社会文化力量为补充、“访惠聚”工作队伍为先锋、民间文化艺人为前沿的文化对冲新局面。
㈤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取得新进展。着重加强精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完善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开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突破性进展。《蒙古族礼仪习俗》、《蒙古长调民歌》和《哈萨克传统图案》《新疆蒙古族马鞍制作技艺》等四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纳入区级非遗保护项目名录。2011年成立了蒙古族长调协会,并已将江格尔纳入自治区非物项目申报的范围,抢录了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出版了蒙文版《新疆精河蒙古族长调歌集——十三种毛色骏马》和汉文版《马背长歌的记忆》。
2011年以来,精河县文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是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四大类114处,文物数量有了一定的增加;投资建设了精河县博物馆展厅,今后将成为精河县对外宣传的窗口,目前陈列布展工作正在筹备之中。其次,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配合上级业务部门做好了国家重点工程以及县委招商引资建设项目选址范围内的文物调查工作并及时上报,确保了各项工程的顺利实施。协助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做好文物抢救性发掘工作,向自治区文物局申请借调了县域范围内出土的16件文物。最后,做好文物保护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五年来,每年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和“自治区文物保护宣传周”下乡开展宣传活动,提高了各族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按照“四有”工作的相关要求,制作了45块标志牌和警示牌并进行了安装,逐步完善了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档案。
㈥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有序。
五年来,认真开展文化市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各类大型的宣传活动共计12次,共印发宣传材料4000余份。扎实做好文化市场日常管理暨“扫黄打非”工作,积极开展“平安文化市场创建”。加强网吧管理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加强出版物市场的管理,保护知识产权;加强演出市场和娱乐场所管理,确保演出、娱乐市场繁荣有序健康发展。五年来,累计出动检查人员1500余人次,检查文化经营场所2500余家,查缴盗版图书744余册,光盘1994张,网上淫秽色情视频275个,关闭非法游戏厅10家、非法休闲吧3家。立案31起,共处罚金70000余元。此外还加大了外来演出团体节目审查,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不断取得进步,文化市场经营秩序不断规范,确保了文化市场朝着繁荣、健康、活跃、有序的方向发展。
二、不断强化全民健身运动
㈠体育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十二五期间我县建成了室外体育场、赛马场。依托自治区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资金,大河沿子镇实施了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012年达到了行政村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在我县全覆盖。目前,全县共有体育场地185个(标准场地140个、非标准场地45个)。
㈡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
一是承办大型体育赛事,体育成绩得到提升。成功承办了“鸿锦枸杞杯”2011年CBA全国篮球俱乐部青年联赛(新疆精河赛区)、国际篮球邀请赛和每年一届的新疆环赛里木湖公路自行车赛系列活动;承办了2011年自治区青少年足球联赛(北疆片区)第二阶段(决赛)赛事,承办了“百年精河”自治区第三届体育大会全区健身操大赛。各类高品位体育赛事的举办,使体育工作者进行了大练兵,同时也加强了精河县承办体育赛事的能力。在近三年的各项体育竞赛中精河县组织的各类体育项目运动员,共获得金牌50余枚、银牌26枚、铜牌19枚,较好提高了精河县体育的竞技水平。二是全民健身氛围活跃。依托“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和体育健身节、“体育大拜年”系列活动,每年积极举办丰富多彩的各类体育活动达20余场次。通过采取多层次办体育的模式,使体育健身队伍不断壮大,全民健身内涵不断丰富,《全民建设条例》得到落实。连续三年举办“去极端化”民族团结足球联赛,各类农牧民群众专项体育赛事,体育总会各类体育活动等近百场,全县呈现出专业赛事靠文体,小型活动单位办的全民健身氛围。积极拓展活动项目,尝试开展了冰上趣味运动及网球项目的推广等,吸引了更多的人群参与体育锻炼,营造了浓郁的全民健身氛围。城镇体育活动的开展带动了乡镇、村队、社区体育事业,使各乡镇场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喜闻乐见、群众欢迎的各类体育活动,让更多的农牧民、各族群众参与体育锻炼,形成全民健身运动的良好氛围。三是体育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每年积极举办了瑜伽、跆拳道、健身操、健身气功、体育舞蹈操等培训班15期,聘请专业教师进行授课,加强了对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为提高竞技水平提供人才保证,奠定坚实基础。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6期,壮大了体育人才队伍。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获得“2009-2012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11-2015年连续5年被评为自治区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先进县,获得“2011年自治区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被自治区体育局评为“2012年开展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先进集体(青少年足球普及工程)。精河县“红杞飞扬”代表队参加全国健美操大赛获得特等奖。
⒉竞技体育出成效。五年来,积极组织参加自治区、自治州精河县等各类竞技体育比赛,累计获得金牌101块,银牌72块,铜牌71块,在那达慕草原节活动及新疆环赛里木湖公路自行车中,取得佳绩。
三、不断满足群众广播影视视听需求
㈠广播电视
1.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五年来,县广播电视台通过不懈努力,广电事业蓬勃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高。目前,调频广播人口覆盖率98%,无线电视覆盖率96.5%,有线电视覆盖率70%,全县发展有线电视用户13000户,发展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1000户。先后完成了数字化硬盘播出系统、虚拟演播室、采编播录设备的更新与购置,累计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实现全县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保留模拟信号12套。目前,已开通有线数字电视节目81套。2010年6月与新疆移动博州分公司签订协议,“三网融合”全面展开,目前,有线电视移动宽带业务已正式推广,发展有线电视移动宽带用户120户。
2.新闻宣传成绩显著。五年来,全县共采编播维汉电视新闻2600余组,18000余条。在区级新闻媒体上发稿450余篇;被州级新闻媒体采用稿件2000余篇。着力办好维、汉《精河新闻》节目。开办《记者关注》栏目,每月三期;开办了《科普大棚车》、《法治精河》,维语频道开办了《记者关注》译制栏目、维吾尔语文化娱乐类节目《永恒的旋律》。
3.全力推进“西新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建设。2008年5月,广播电视台成功完成了100米自立式广播电视发射塔的架设工程,完成了1000W电视发射机的调试,有效提高了广播电视覆盖率。目前共完成安装6个乡镇场16个行政村队、56个自然村5925套“村村通”工程任务。
4.队伍建设。通过面向社会统一招考的方式,共招录14名新闻工作人员,分别从事新闻采访、播音、主持、翻译、制作等工作,共有150余人次参加各类短期培训和在职学历继续教育。累计投入培训资金近30余万元。充实了新闻队伍,提升了新闻节目质量。
㈡城乡电影放映工作。
认真开展城乡电影放映工作,贯彻落实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五年来,共放映电影8643场次,实现观众人次71.8万人次,其中影剧院放映四千七百二十五场,影片945部,实现观众人次17万人次。深入农村开展农村电影放映3918场,实现观众约46万人次;深入社区、企业、军营、敬老院放映468场次,观众人次达5.8万人,开展爱国主义进校园活动,共放映电影230场,组织优秀影片62部,实现学生观众8万人次。极大的丰富了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有效解决了农民“看电影难”的问题。2014年精河县影剧院获全疆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先进集体。
四、不断巩固新闻出版(版权)工作
全县已建成有一定规模、较规范的农家书屋57家,分布在全县1乡4镇1场。目前全县全县5个乡镇文化站、10个社区、55个行政村有农家书屋、“东风工程”书籍、杂志共106101册,音像制品6185张,报纸3810份。三年来开展农家书屋读书活动、“我的书屋,我的梦”、“我的中国梦 书香进万家”征文等全民阅读活动80余次,吸引群众走进书屋,作用进一步发挥。2014年赵秦岭家庭获全国“书香之家”称号;2015年精河县托托乡中学张雪原、大河沿子镇第一小学王晓然、刘小薇的《我的书屋,我的梦》征文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局通报表彰。
五年来,收缴非法音像制品1020张,盗版图书300余本。2015年精河县文化市场稽查大队荣获自治区出版物市场监管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以来加大软件正版化工作力度,积极开展软件自查清理工作,争取资金,实现全县机关单位使用正版软件。
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㈠文化体育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人才进出渠道有待加强。多年来“两馆”(即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未进正式职工,存在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专业化水平停滞,而且素质参差不齐,文艺后备人才相对缺乏,极度缺乏编导编创、舞美设计、音响调试等人才,文化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体育管理人才相对紧缺,不能很好的指导全县体育工作的全面开展。体育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单项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群众体育活动所需服务人员队伍建设不健全,社会力量办体育的作用不能很好的发挥。
㈡文化体育基础设施设备还相对薄弱
近年来,县级“两馆”、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一大批行政村级文化活动室相继建成,很多项目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各级给予了一定补助,全县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初具规模。但是,离上级要求和广大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乡镇文化站(中心)、行政村文化活动室相继建成,但必要的设施设备相对缺乏,管理缺人才。
㈢文化产业基础薄弱、思路有待扩宽
全县文化产业基础薄弱,在短时期内很难形成支柱产业。我县农村文化虽然已初具规模,但是管理不规范、演出节目质量相对偏低、发展较不平衡、服务相对不到位、参与市场竞争能力还有待加强等问题日益凸显。目前为止,需要一个较好的整体规划、一套较好的配套政策和管理办法。
“十三五”工作思路
㈠文化文物
1.主要目标。一是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并且体现公益性、便利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其切实发挥作用,更好地满足各族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二是进一步繁荣艺术创作,多出精品佳作,多出优秀人才,为各族群众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三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四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文化市场繁荣有序。五是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工作思路。一是加强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公共文化服务,提高惠民工程效益,广泛开展城乡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各族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二是坚持重大活动组织与长效机制建设并重,精心组织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不断打造艺术精品。三是加大文化传承与保护力度,将传承与保护开发有效结合,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区级非遗项目上有新突破。。四是探索文化产业发展途径,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市场繁荣。五是大力加强我县专业艺术、群众文艺骨干、文化管理、文化经营和文物等方面人才的培养,进一步优化各类文化艺术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和能力,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热爱边疆文化的工作队伍。六是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市场,以转企改制为中心环节,全面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建设优秀文化队伍。
3.文化设施建设。一是争取各级资金,完善各村队文化室文体设施建设;二是争取村队文化室新建工程,按照上级文化部门进度,做好村队文化室新建项目及文化设施配套建设;三是争取完成新成立社区文化室文化资源设备配置;四是争取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有价值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工程建设,包括文化遗产环境风貌保护规划、保护加固、保护规划及考古挖掘等;五是争取新建精河县图书馆建设项目。
㈡体育
1.主要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把体育作为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将竞技体育的发展建立在全民体育普遍提高的基础上,同时带动体育产业发展。一是以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努力为全县各族群众提供基本公共体育产品和公共体育服务;二是群众体育与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强化各级政府对全民健身事业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加强城乡基层社区、农牧区村队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和运行体制,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三是积极探索优秀运动队和后备人才发展道路,完善各项竞赛制度。四是积极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2.工作思路。一是优先发展群众体育,认真落实《全民健身条例》,逐步建立健全社会各级各项体育组织机构;加强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场地设施建设,改善群众活动条件;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普遍增强各族群众体质,不断丰富和满足各族群众的体育文化需求。二是按照国家强化竞技体育的总体要求,强化科技力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全面提升我县竞技体育在区内外体育赛事中的竞争力,实现我县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三是加强体育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爱岗敬业的体育骨干力量。四是认真贯彻《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推动我县体育产业的新进步。五是继续做好“乡镇体育中心”、“行政村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县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等建设工程,抓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工程、县级业余体校振兴工程、青少年足球普及工程三大工程。
3.体育设施建设。一是完善体育馆、体育运动场、赛马场等现有体育场馆的体育运动训练设施;二是完成国家基金项目建设,新建各乡镇场综合体育设施建设项目。三是新建精河县专业场馆建设;四是完成体育公园建设项目。
㈢广播影视
1.广播电视。一是宣传发展规划。全力打造县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精办专题、专栏,强化社会教育作用。提高外宣工作水平,为精河县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采取内引外联的新机制,大大提升我县广播电视台在中央台、新疆台的用稿率,做到年年有新突破。二是事业发展规划。完善广播电视监管及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安全播出。做好重大突发性事件和重要时期、敏感时期的安全播出管理,严防各类危害安全播出的事故发生。三是全面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城区有线电视的入户率;做好偏远农牧区、山区直播卫星接收“户户通”工程建设,彻底解决偏远农牧区、山区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问题;建立健全全县农村卫星电视管理维护的长效管理体制,实现电视传输不同方式的科学补充。四是全面建立和完善乡镇IP广播站。把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与村村通大喇叭工程全覆盖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借力新媒体传输手段,充分利用大喇叭转播中央到县级台广播电视节目,并积极开办自办节目,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工作意图、有关“三农”工作的重要部署,及时向农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让群众及时了解科普知识,掌握致富信息,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和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实现农村广播的网络信息化,有效促进乡镇广播站的蓬勃发展,保证广播电视长期通、优质通。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一个多层次的广播电视人才结构体系,全面开展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通过岗前、岗中、委派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行业队伍的整体素质。六是项目建设。建立健全安全播出机制,建立应急广播电视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移动应急播出系统。积极争取项目支持,新增维吾尔语广播频率,开办自办维吾尔语广播节目。完成广播电视台采、编、播、录设备全面升级与改造。
2.电影放映。一是提高城乡电影放映水平,优化影剧院设施设备建设,提高农村电影放映质量水平,提升农牧民群众观看农村电影兴趣。努力探索农村电影市场,既要让广大农牧民群众“看得上、看得懂、看得好、看得起”电影,还要将“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群众受惠”贯穿其中,组织好、开展好农村电影放映工作。二是争取资金,由文件规定的“一月一村放映一场电影”的放映数量标准,实现每年在农村放映660余场次,克服一切困难彻底消灭空白点。
㈣新闻出版(版权)
1.主要目标。充分认识理解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意义,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多出内容健康向上,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的出版物,提高出版物质量。积极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构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出版物市场监管,努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2.工作思路。一是把握方向,提高出版物质量。二是推进和实施好东风工程、农家书屋重点工程,积极构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三是加强出版物市场监管,保证新闻出版事业健康发展。